出埃及记 19-40

出埃及记的上集第一到十八章讲述了神如何拯救为奴的以色列人,他打败法老,借着逾越节羔羊的血,为以色列人提供了避难的途径,然后神又带领他的百姓走过红海,进入旷野,让人震惊的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竟大发牢骚,不停的抱怨。

出埃及记的下半部分一开始,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来到西奈山下,神要请以色列民与他立约,进入盟约关系,这是圣经故事另一个关键的时刻,也是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的延续和发展。

在创世记中神应许说,他会通过亚伯拉罕的家族,让万国重新得到他的赐福。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更多的内容,神说,如果以色列遵守立约的律法,他们会被神的律法、教导和公义所塑造,就会成为祭司的国度,他们会成为神的代表,向万国展现神究竟是谁。

百姓高高兴兴地接受了这个提议,于是神在乌云和闪电中出现在西奈山上,摩西作为百姓的代表上了山。神首先宣布了著名的十诫,这些是立约的基本条款,表明以色列人和神如何建立关系。

另一些诫命是对十诫内容的扩充,有一部分是关于以色列人的敬拜方式和社会公义法则,有一部分是关于百姓如何共处的法规,这些规定的目的是把以色列塑造成一个既公义又慷慨的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分开来。

摩西记下这些律法条文之后,就下山把律法颁布给百姓听,百姓就跟神立了约。

之后,神进一步提升了这个关系,神告诉摩西,他希望自己的圣洁、神圣和美善,能住在百姓中间。

这体现出神立约的另一个方面,人在伊甸园背叛神之后就失去了与神同住的资格,但是现在通过亚伯拉罕的家族,全以色列乃至全世界都可以通过盟约关系,再一次经历神的同在。

接下来的七章详细记录了,建造神圣会幕的蓝图设计,一间外院里面有一座祭坛。会幕的中央位置分为两部分,一间外室和一间内室,内室称作至圣所,里面有一个金柜叫约柜,上面有天使遮盖,这代表的正是神的同在。

这些段落提到了很多细节,重要的是每件物品都有象征含义。所有的花,金子,珠宝,都对应着伊甸园,神和人在伊甸园里亲密的相处,所以帐幕就像一座便携的伊甸园,神与他的百姓可以在这里和平共处,至少理论上是这样。

但是就在这里再次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以色列百姓违背了与神立的约,正当摩西在山上记录会幕的蓝图时,以色列人在山下的营地失去了耐心,他们让摩西的哥哥亚伦为他们造了一只金牛犊,把这个偶像当作领他们出埃及的神来敬拜。

此时神的同在就在山顶,他们能亲眼看到,但他们在山下违背了十诫的前两条命令,就是不可有别的神,不可拜偶像。

接下来的内容很重要,神知道山下发生的事,他向摩西讲了自己的愤怒和痛苦,并告诉摩西他要灭掉以色列人。

摩西为百姓求情,请求神彰显他的信实。摩西说,毁灭以色列人会违背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

此外,摩西还求神考虑他在列国中的名声,外邦会以为神是故意要毁灭他的百姓,神接受了摩西的求情,改变了想法,他审判了那些煽动百姓拜偶像的人,却从整体上赦免了以色列民,并应许要重新立约。

故事发展到这个时刻,神向摩西描述了自己的性情,神说:耶和华是有怜悯和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且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一定要记住这个宣告,神充满怜悯,但是如果他宣称自己是良善的,他就必须对付罪恶。

最重要的是神是信实的、守约的,即使这意味着他知道自己要完全委身于这群言而无信的人。

神重新立约后,就吩咐摩西去建造会幕。

会幕完工后神的荣耀、圣洁遮盖住会幕,我们对接下来的事充满期待。

但摩西想进会幕时却进不去,他无法进去,这卷书就这么结束了。

这个结尾让人很意外,但是如果仔细回想会发现,这么结束并不奇怪,事实上以色列人的罪对他们和神的关系造成的破坏,远比预想的更严重。

出埃及记开篇讲的是法老的邪恶威胁到以色列,也威胁到神立约的应许,但在这卷书结尾时,以色列成为了自己最大的敌人,他们的罪威胁到与神所立的约,因此本书结束时出现了一个问题,神如何解决他的圣洁和良善,与百姓的罪恶和败坏之间的冲突呢?

下一卷书利未记讲的就是解决的办法。但出埃及记到此就结束了。

网页: www.bibleprojec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