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保罗称教会为上帝的田地?

sveta-fedarava-142756-870x490

作者  WilliamB.Barcley

圣经谈到上帝的子民和上帝与他们的关系时,使用许多引人注目的农业图画。其中包括:以赛亚书第五章的葡萄园之歌,上帝的葡萄园只结野葡萄,上帝任葡萄园被毁坏;诗人将义人比喻成一棵栽种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的树 (诗一3) ;耶稣讲述关于撒种者、种子、土壤、麦子、稗子、芥菜籽的比喻;耶稣又将自己比作葡萄树,将门徒比作枝子。这些图象都是强有力的工具,不仅因为它们令人难忘,而且更因为它们生动描绘了上帝如何作工,和祂的子民如何作出反应的经过。

在哥林多前书三章,  使徒保罗用农业的比喻来描述教会,称教会为「神的田地」(9节;《圣经新译本》),他在同一章中也将教会称为「神的房屋」(9节) 和「神的殿」(16节)。使徒使用这些形象教导我们一些关于教会的事,每一个比喻都呈现了教会的不同特征,以及我们作为教会成员的责任。

圣经中的农业图画通常带有生长或缺乏生长的含义。今天我们也经常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它们,例如,我们说孩子「像野草一样生长」。成长的观念也是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三章中的「教会是神的田地」的形像化描述所固有的。保罗的观点有两重含义: 首先,他谴责哥林多人缺乏成长;  其次,他指出当教会正常运作时,它是上帝子民成长的地方。

在这章开头,保罗将哥林多基督徒比作婴孩,婴孩仍需要牛奶,而非固体食物 (我的高中英语老师不讚成混合比喻)。他们的不成熟表现在于分裂、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世俗的心态。教会被分成不同的派别: 「『我是保罗派的』……『我是亚波罗派的』……『我是矶法派的』…..『我是基督派的』」(一12; 《圣经新译本》)。他们的行动只是为了自己,而非为了整体利益(正如书信其余部分的痛苦表述那样)。此外,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反映了他们周遭的文化。

为解决这一问题,保罗首先将他们指向十字架。虽然十字架在世人眼中是愚笨和软弱的,但它却是上帝的智慧与能力 (一17-25)。十字架会让信徒谦卑,因为它表明只有道成肉身的上帝的死,才能为我们的罪付上代价,并带来与上帝和好。我们不能救自己。十字架还会导致一种「十字形」的生活,那就是为他人,而非为自己而活。保罗在第三章敏锐指出,哥林多信徒要转离自我,转离对名人的崇拜,归向上帝自己。本章有23节经文,其中21节提到上帝、基督、或圣灵。基督徒的生活是以上帝为中心,而非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

这些都是今天教会需要再次学习的功课。许多基督教福音派已堕落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消费主义的宗教,常常受世俗心态驱使。在上教会的过程中,许多个体基督徒已成为教会消费者,只有在教会「满足我的需要」的情况下,他们才留在教会。许多教会本身也助长这种消费主义心态,他们调整其事奉哲学和崇拜事奉,以吸引特定的人群。托马斯·伯格勒(Thomas Bergler) 所著的《美国基督徒的青少年化》(The Juvenilization of American christian) 一书很有帮助地展示了教会所广泛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原来是为了让基督教吸引年轻人而设计的,但最终却产生了极不成熟的教会,从而失去影响我们的文化的能力。这与保罗在哥林多教会的讲话有著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的教会正在培养「在基督里的婴孩」,而非那些能承受效法世界的社会压力的成熟信徒。

这就引出教会是「上帝的田地」这一图画的第二个含义,也就是说,教会本身——或者至少应该是——上帝子民成长的地方。这是如何发生的?保罗给出的公式是:  「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长」 (三6-7)。保罗如何栽种?  他传讲圣道,尤其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二1)。亚波罗如何浇灌?  他宣讲、教导圣道。这些都是上帝叫祂的教会成长的主要媒介。这些恩典的普通媒介具有非凡的能力,因为上帝藉著它们使人成长。

然而,要留意两个警告。第一,宣讲和教导圣道的人不能老是喂奶 (三1-2)。保罗在这里没有详细说明什么是「奶」,什么是「固体食物」。但希伯来书的作者列出信心的六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基督徒必须超越的「奶」,如此他们才能获得「固体食物」,即信仰更深层的教导 (来五11-6:3)。接著他立即警告他的读者切莫偏离信仰 (六4-8)。换句话说,彻底失去信心是持续不成熟的生活的危险。

一般说来,对今天教会的警告是,  在特定的教会崇拜事奉中,  只要上帝圣道的宣讲越过福音的基本信息,或持续针对某个消费主义人群,   那么就会发现教会几乎不可能迈向成熟。这也使得自称是基督徒的人处于完全丧失信心的危险当中。

第二个警告是,宣扬上帝全部旨意的教会也有可能不成长。哥林多教会有如使徒保罗的植堂者,如亚波罗的传道者。你找不到比他们更好的牧师了。然而,哥林多信徒没有成长。

当我们将自己置于一般的恩典媒介之下,喜乐地领受和默想它们,并忠心祷告,将我们所学的实践出来。基督徒的生命就会成长。雅各警告说,听道而不行道的人,乃自己欺哄自己 (雅一22-25)。特别是,我们务要将圣经的观念模式/思维倾向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这包括批判性地思考世俗心态是如何影响我们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哥林多教会仍然信纳世上必胜主义者,以人为本的哲学。这就阻碍了他们在基督里的成长。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培育和成长主要在教会内和透过教会发生。纵观整个教会历史,伟大的圣经诠释者都认识到这一点。教父居普良(Cyprian)有句名言: 「不以(大公)教会为母的,就没有上帝为父。」伟大的改教家约翰加尔文使用相同的意象,写到「上帝喜悦将祂的儿女聚集在教会的怀抱中,不只为了使他们在婴儿孩童时期,从教会的扶助与职事中得著养育他们,并且也要他们在教会母亲般的关怀蒙引领,直到长大成熟,至终达成信心的目标。」这些伟大的注释者只是在详细说明圣经的教导。使徒保罗写道,只有与「众圣徒」在一起,信徒才能领悟基督的爱,并被上帝一切的丰盛所充满 (弗三18-19)。基督徒的成长要求共同成长。教会是上帝命定的实现成长的媒介。

公元第一世纪教会的个人主义和世俗心态与今天的福音派教会非常相似。对许多福音派教徒来说,教会充其量是次要的。这与上帝所启示的旨意相悖。

个体基督徒务要常常祷告,委身于全体信徒,而全体信徒委身于普通的恩典媒介。上帝藉著祂普通、非凡的媒介「叫他们生长」。生长主要在当地教会,和藉著当地教会发生。当地教会是上帝的田地,即上帝的子民成长的地方。

Why Does Paul Call the Church God’s Field?

作者: William B. Barcley    译者:   Maria Marta

https://tabletalkmagazine.com/posts/2019/04/why-does-paul-call-the-church-gods-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