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在哪里?圣经对邪恶问题的响应

历世历代有许多思想卓越的人都在绞尽脑汁,想要把邪恶和苦难的存在,和圣经关于一个慈爱的上帝的观念加以调和。诚然,许多人拒绝圣经里的上帝,那是因为他们难以相信祂会容许在他们周遭的世界所见到的巨大邪恶和极度的苦难。例如,伊利·威赛尔(Eli Wiesel;译按: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与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说,他在大屠杀中所经历的极度恐怖,让他彻底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

威赛尔写到一个大约12岁的男孩被纳粹吊死。这个小男孩的体重太轻,在绞刑台被撤除之后,无法折断颈子,因此被吊挂在那里好几分钟,窒息而死。与威赛尔同时被关押的囚犯问道:「上帝在哪里?祂在哪里?」(《夜》,44页)

引用古拉格一位苏联刑讯人所说的话:「我感谢上帝,虽然我不信祂,但我可以活到今日,以至于可以完全表达潜藏在我内心里面的邪恶。」

面对如此的邪恶,我们很自然地会问「上帝在哪里」这个问题。

邪恶的难题

有人把所谓的「邪恶的难题」(Problem of Evil)简洁地总结如下:

若上帝是全能、全善的,祂怎能容许邪恶和苦难存在呢?既然邪恶和苦难很明显是存在的,上帝就不会是全能或全善的。因此,圣经对上帝的看法在逻辑上就是不一致的。

倘若上帝想要禁止邪恶却办不到,祂就不是全能的;倘若祂想禁止邪恶,却选择不这么作,祂要么是反复无常的,或更糟的是祂自己就在积极地参与邪恶。

让我们换另一种说法:

前提一:上帝是全能的

前提二:上帝是全善的

观察:邪恶存在

我们所观察到的与这两个前提是互相抵触的;因此,它们不可能是真的。

许多相信上帝的作家与学者都在邪恶的难题上绞尽脑汁。库希纳(Harold Kushner)在他的畅销书《坏事为什么发生在好人身上》里,用拒绝第一个前提来解决这个明显的矛盾:「上帝是一位公义的上帝,却不是全能的」(第43页)。

史鲍罗(R.C.Sproul)也接受这个矛盾,但是反驳说:「按照最后的分析看来,善(上帝)的存在证据,并没有因邪恶这个异常而失效。」(Objections Answered, p. 128-129)

我们必须坦白地说,这些「解决方案」并没有解答问题,它们都没有公正地直面邪恶的难题。库希纳所提议的是一个被稀释过的上帝,虽然良善,却是无能的。史鲍罗在其他方面的思想是最敏捷的,却单纯地论证说因为「善」的证据压过了「恶」的证据,因此我们不能怀疑上帝的存在。但是这并没有解释邪恶的确是存在的这个问题。邪恶的难题并没有说邪恶占了上风,只是主张邪恶的存在而已。倘若有任何邪恶是上帝可以禁止的,邪恶的难题就仍然适用。

基督徒作家杨腓力(PhillipYancey)的回答比较接近事实,他在基督的死与复活的模式中找到盼望:

上帝要的是大屠杀吗?让我们换一种方式问这个问题:上帝希望祂自己的独生子死亡吗?显然,基于祂的属性,祂不可能会希望这种暴行。然而这两者都发生了,因此问题就从我们无法回答的「为什么」换成另一个问题:「为了什么目的?」

在痛苦的瞬间,我们似乎无法想象从悲剧里能产生出良善来……我们绝对无法事先知道苦难如何会被转变成一个值得庆祝的理由。但是上帝要求我们要如此相信。信心的意思是要预先相信如果顺序倒过来就会变得合理的事。(《有话问苍天》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 p. 160)

不过,杨腓力没有为他的分析建立一个逻辑基础——这不是他的目的。他的文笔优美、诚实,并且是衷心地要探索问题,但目的却不是为了护教。

因此,基督徒对邪恶的难题是否有适当的响应呢?我相信有的,而且是很深刻的。它来自范泰尔的著作,以及所谓的「预设前提派」(Presuppositionalism)的护教学学派。范泰尔的方法是根据圣经,以及对无神论者的「世界观」的一种严谨的批判。这篇论文其余的内容来自范泰尔及其他预设前提护教学家,尤其是邦森(Greg Bahnsen)。如果你想要进一步研究,可参考文末的参考资料。

对谁来说,邪恶是个难题呢?

让我们从两个互相排斥的「世界观」这个角度来思考邪恶的难题。世界观是一个人对终极事实所持有的一些基础信念的集合。一个人的世界观经常被人视为是理所当然的。这些「事先同意」的组成部分,被人称为「预设前提」。预设前提是一种基础性的信念,相信这个基础信念的人经常觉得这是不需要证明的。例如,我们也许会相信自然界是一成不变的——太阳明天依旧会升起,或者满月总是会在月缺之后来到——并且把这个信念视为是我们感知现实的基础,到一个地步,认为它是不需要证明的。

无神论的世界观认为上帝是不存在的。所有的物质、生命、光,以及空间本身,都是自然过程的产物。有神论的世界观——基督信仰和其他伟大的一神论宗教所接受的世界观——相信有一位超越的、创造主上帝,祂在人类历史里向人启示祂自己。

关于邪恶的难题,我们可以问每个世界观是如何解释邪恶的。也就是说,每个世界观的持守者是根据什么逻辑基础下结论说某个特定的行动是邪恶的?

基督教世界观是假设圣经的上帝创造了宇宙,并且向人类启示祂绝对的善恶标准,来解释邪恶。上帝的话——实际上是圣经里所启示的上帝的性情本身——提供了一个逻辑的基础,来决定何为善、何为恶。

另一方面,无神论的世界观无法解释邪恶。诚然,在一个无神论的宇宙里,并没有绝对的恶。善与恶被理解为传统的「共识」,由一个特定的社会或文化的成员来决定。因此,对无神论者来说,善与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的确,在今日,我们听到那些宣扬一种敌对基督信仰的世界观的人正在倡导,要对先前世代被谴责为无法接受的、败坏的,或邪恶的行为给予「宽容」。拥护无神论世界观的人提到「道德相对论」,以及「正在改变中的社会道德」。

我们会问,按照善与恶的相对本质,无神论者是在什么基础上决定某个特定的行为是邪恶的呢?无神论的护教学家史坦(Gordon Stein)曾说,他认为大屠杀是邪恶的理由是它与欧洲社会的多数看法相左(“TheGreat Debate: Does God Exist?”)既然德国是西欧的一部分,而西欧的道德标准认为种族屠杀是邪恶的,纳粹的行动就是邪恶的。然而,我们会问,假使德国赢得了战争,史坦博士会如何形容大屠杀呢?在这种情况下,纳粹也许会变成西欧的相对多数。在一个道德相对主义的宇宙里,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会与时俱进。而既然邪恶是由观察者来判断的,根据无神论者的世界观,我们就没有权利去批判对一个忠心的纳粹警察来说,什么是「善」行。的确,我们连这样争辩都是不合逻辑的,即既然纳粹是借着征服把他们的道德观强加在西欧人身上,这种道德观的改变就不是有效的——因为,再次说——大多数人的看法有可能是征服本身是件好事。此外,我们可以争论说西欧是借着征服把它的道德观强加在德国人身上;而既然没有一个绝对的对错标准,我们这样作就无法被证明是合乎道德的。

有些无神论者主张,引发苦难的就是邪恶的,减少苦难的就是良善的。然而,我们可以问,无神论者是根据什么得到这个结论的呢?苦难为什么是邪恶的?让某些人受苦可以减轻另一些人的痛苦,该怎么说呢?例如,苏丹政府有系统地饿死、杀害、奴役基督徒。在一个无神论者的世界里,这是邪恶的吗?这会使基督徒受苦,但是苏丹政府说这是为了更大的善,大多数信伊斯兰教的人可以得到更多食物。宗教统一是好的;不同的信仰必须被铲除。无神论者是在什么基础上可以批判苏丹政府所作的是邪恶的呢?

倘若无神论者彻底地遵循这个来自他的世界观的不可动摇的逻辑,邪恶就真的不存在了。这个观点在休谟(David Hume)的极端不可知论里得到最好的描绘。他争辩说上帝若是不存在的,我们就不可能确信任何事物。

很少有无神论者实际上以这样的信念来过他们的人生,彷佛他们无法确信任何事情。有些人,譬如休谟,也许采取这种哲学立场,而我会因此向他们在理智上的诚实致敬。但是很少数,假使有的话,实际上以彷佛没有绝对标准一样来生活。即使是道德相对论最坚定的拥护者,也把宽容当作彷佛是一个道德的绝对标准一样来争论。诚然,我们绝大多数人——包括无神论者——对邪恶的行动会感觉到一种直觉上的厌恶,即使它们是被某个地区的社会所容忍的。奴隶制是邪恶的,尽管几乎每个曾经存在过的社会,至少在某个时期都曾经相信奴隶制是可以被人接受的。

无神论者在谴责邪恶时,实际上是在「借用」有神论的世界观。虽然在无神论的世界里,并不包含一个客观的、足以决定什么行为是善良的或邪恶的客观标准,绝大多数的无神论者都以彷佛这样的标准是存在的,用这样的方式来行动和思考。即使他们在哲学上承认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也拒绝对于在道德上不那么重要的事「妄下判断」,他们仍然在直觉上谴责肆意的暴行,即使这个暴行是在社会赞同的背景下发生的。

绝大多数的无神论者并不明白他们关于善于恶的世界观和他们的「核心」信念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内在的不一致。如果被人指出来,他们有以下三种选择:

1. 建立一个哲学基础,在无神论的世界观里解释邪恶。这会是个令人却步的工作,因为他们必须能响应休谟的极端怀疑主义。

2. 接受无神论的世界观及其所有的内涵,如此,邪恶的难题就必须被丢弃,不能作为反对上帝存在的论证。因为「邪恶存在」只是一个相对的词汇,也因此,无神论无法证明上帝容许祂认为是邪恶的事存在。

3. 考虑到这个可能性,即一个客观的善恶标准是存在的,果真如此,这个客观的标准就必须有一个「成因」,这个客观标准也必须藉由一个机转传递给人类——这正是有神论的世界观所宣称的。

因此,邪恶的难题对无神论者来说,和对有神论者来说,都同样是问题。的确,如同我们会见到的,对无神论者来说,问题其实更大,因为基督徒对邪恶的问题有一个合乎逻辑的答案,而无神论者却没有这样的答案。

万事互相效力

到此,无神论者会主张,尽管他的世界观无法解释邪恶为什么会存在,然而,基督徒的世界观,就其本身而论,在逻辑上仍然不是前后连贯的。有神论的世界观是通过主张一位超越的、创造主上帝来解释邪恶。祂是一切道德观念的源头。祂也介入人类历史,至少是一部分历史,将这个道德观念传达给我们。然而,在这个世界观里面,在这个允许邪恶猖狂的全能、全善的上帝之间,仍然有明显的矛盾存在。

既然我们现在考虑的是基督徒的世界观,适当的做法是翻开圣经,看我们是否在其内容里可以找到适当的答案,来解答邪恶的难题。

首先,圣经告诉我们,当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世界原本是好的。事实上,在创世记一章31节,上帝称祂所创造的一切为「甚好」,是亚当和夏娃选择忽略上帝唯一的命令时,邪恶才开始进入这个世界的。邪恶的起因不是上帝,而是罪——用我们自己的意志来取代上帝的旨意。但是上帝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阻止人去作恶事就好了呢?

使徒保罗在他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里告诉我们,上帝已经借着祂创造的宏伟世界,让人类认识祂了(这也许包括一种天生的,对善恶客观标准的认识),而那些坚持拒绝祂的人,上帝就「任凭」他们背叛的本性去作恶(罗一24)。换句话说,上帝容许那些悖逆祂的人收获他们自己撒种的结果。因此,邪恶存在的这个事实——也如此猖狂,无所不在——仅仅表明人类离开上帝,就没有能力做成任何的善行。

但是假若上帝仅仅是容许那些拒绝祂的人经历他们背叛的结果,祂为什么也容许那些信靠祂的人在恶者的手中受苦呢?

罗马书八章28节告诉我们,上帝使「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翻译成「万事」的希腊文表明的是一个整体——在一切发生的事上,无论是好是坏,上帝都叫那些爱祂的人得益处。因此,当「坏事发生在好人身上」时,圣经告诉我们,即使在这些处境当中,上帝为了他们最终的益处,也正在行事。尽管邪恶在短时间内看似正在横行,圣经宣告说上帝有一个在道德上站得住脚的理由,允许邪恶存在,因为祂让万事——包括恶事——互相效力。

在约瑟的故事里,圣经为这个过程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例子(创三十七~五十章)。倘若你不熟悉这个故事,我邀请你按照这个讨论来阅读。在约瑟故事里的任何一个时候——从他父亲给他一件礼物,点燃了他兄弟的嫉妒,到他被丢在坑里,被卖给奴隶贩子,到波提乏的妻子,到遗忘约瑟有两年之久的酒政——很清楚,约瑟都在恶人的手中受苦。在任何一个处境当中,或在整个事件中,邪恶都可以说是胜过了约瑟。然而,到头来,当约瑟与他的家庭重逢时,以色列这个国家就得救了,约瑟也可以宣告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五十20)约瑟因为他坚定的信仰而得到了奖赏——不只是在最后,而是在整个过程中,都得到上帝的祝福和恩惠。然而,直到最后,我们才清楚看见,并且明白上帝为他伸冤的计划。约瑟的兄弟,奴隶贩子,波提乏的妻子——都要为他们自己的行动负责任。从他们的观点来看,他们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自由意志、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来行动的。然而,在这些邪恶的行动中,圣经描绘上帝是为了祂的荣耀,也为了那些爱祂的人的益处,而在运作并塑造这些事件。

解决方案

根据圣经所说有关邪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重述邪恶的问题如下:

上帝是全能和全善的。因此,祂并不会容许邪恶存在,只除了有在道德上站得住脚的理由之外,才会容许邪恶的存在。

或者换句话说,

前提一:上帝是全能的

前提二:上帝是全善的

观察:邪恶存在

前提三:上帝有一个在道德上站得住脚的——虽然对我们来说是隐藏的——理由,容许邪恶的存在。

加上第三个前提就除去了邪恶的难题中在逻辑上的矛盾。尽管我们无法明白在道德上站得住脚的理由是什么,以至于上帝会容许像大屠杀这么恐怖的事存在,然而,对这样的预设前提来说,本身没有什么不合逻辑之处。圣经宣告说,上帝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的确,一位能创造整个宇宙,借着说话就使这个宇宙存在的上帝,当然能通过任何人所制造的邪恶来行善——即使是在二战当中,像纳粹所制造的那种巨大灾难。

当然,无神论者可以自由地拒绝前提三,因为这需要信心,相信上帝有一个在道德上站得住脚、但没有揭示出来的理由,容许邪恶的存在。但是这种拒绝并不是基于形式逻辑,而是说明他们缺乏信心。无神论者攻击基督教的世界观,首先是争论说邪恶与上帝的能力和良善是无法配合的。当我们给他们一个合乎逻辑,也符合圣经的解释,来说明邪恶的存在,他们再次是根据他们对上帝之缺乏信心来加以拒绝。引用邦森的话说,「他们宁可留在无法解释任何道德判断的境地,而不愿意顺服上帝那最终极的、无法挑战的道德权柄。」(Bahnsen, Always Ready,p. 174)

如此,上帝在哪里呢?祂是无所不在的,存在于万事当中,即使在极深的黑暗之中,仍然在为爱祂的人精巧地造作一些事件,好叫他们得益处。愿一切荣耀归给祂!

骆鸿铭译自:http://www.forananswer.org/Top_Ath/Problem%20of%20Evil.htm

参考数据:

1. Bahnsen, Greg.  1996. Always Ready: Directions for Defending theFaith.   Atlanta, GA:  AmericanVision.  Texarkana,AR: Covenant Media Foundation.

2. 1998.  Van Til’s Apologetic: Readings and Analysis.  Phillipsburg, NJ:  R&R Publishing.

3. and Stein, Gordon.  1985.  “The Great Debate:  Does God Exist.”  This is the famous formal debate between Dr.Bahnsen and atheist promoter Dr. Gordon Stein held at the university ofCalifornia (Irvine).  Available from Covenant Media Foundation(http://www.cmfnow.com).

4. Sproul, R.C..  1978.  Objections Answered.  Glendale, CA:  RegalBooks.

5. Wiesel, Elie.  1969.  Night.  New York, NY:  Avon Books.

6. Yancey, Phillip.  1988.  Disappointment with God.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7. 1990.  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